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6-min.png)
老张是庞各庄的种瓜能手,北京本地西瓜中就属庞各庄的最出名。为了见老张,我跑了庞各庄两次,一次在7月初,不巧老张一大早就跑到延庆基地收瓜去了,我被放鸽子了。还一次在8月初,老张因为上次的爽约实在过意不去,于是一大早就把我从车站接到了庞各庄。两次见老张,除了我之外,还有几拨人慕名而来拜访他。为什么老张如此抢手?因为他西瓜种得好,名气大。
老张就是张世同,北京大兴人,今年50岁,皮肤黝黑,种了将近20年的西瓜,曾3次在全国西甜瓜擂台赛上捧回冠军奖杯。他在北京有近320亩的西瓜地,靠种瓜、卖瓜,一年纯收入200多万元。老张和妻子一样,都是性格偏内向的人、不善言辞,但是一聊起西瓜来,话匣子就打开了。在近3个小时的采访中,他讲了自己种西瓜的心路历程、影响西瓜品质的几点要素、对西瓜新手的建议,还毫无保留分享了自己总结的西瓜种植管理要点(种植管理要点近期将在《中国蔬菜》上刊登)。
在决定种西瓜之前
在种西瓜之前,老张在饮料厂打过半年工,那时妻子是代课教师,他说两人学历都不高,高中毕业,拿几十块钱的工资。后来女儿出生了,日子过得越发紧巴,两人听说种菜挣钱多,思前想后决定转行种菜。
1996年,夫妻俩来到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大红门种菜。这里地处北京城近郊,不仅有先进的日光温室,还汇集许多蔬菜专家、种菜老把式,两人在这里边学边干了3年,种过西红柿、芹菜和甜瓜等十余种蔬菜作物。
3年下来,老张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种植理念的革新。种菜前会有一套系统的种植计划,包括如何防治病虫害、错峰定植、合理安排株距、科学施肥等等,而不是随心所欲的盲目种植。
掌握这些基本的种菜技能后,1999年,老张和妻子回到了庞各庄,开始在自己的5亩承包地上种茄子、芹菜。市场价格好时,月收入少说也有1000块钱,远高于普通工人几十块、甚至收入高点的三五百块的月薪。因为种菜,老张在当地也火了,别人种西瓜还没卖出去收到钱呢,他的茄子就卖了很多钱。不过别人也会告诉老张,在庞各庄别光顾着种菜,也应该种点西瓜,说得多了,老张也觉得在庞各庄没有种过西瓜,好像种植上缺了一项。
种菜后的第二年,正好赶上庞各庄重新划分土地,老张分到了13亩地,政府补贴建大棚、西瓜苗、有机肥,于是老张正式弃菜种瓜了。
几次风光、几次危机
虽说前几年种菜积累了一些经验,但是种起西瓜来,老张还是个门外汉。所以老张刚开始种西瓜时不太顺。不过他好学,总爱向专业人士请教,边问边琢磨,慢慢也上路了。回忆起近20年的西瓜种植历程,老张对几次经历感触颇深。
因为西瓜种得不错,种植理念也新,2002年,老张被西瓜育种家王鸣挑中,成为全村第一个试种新品种爱耶一号的瓜农。没想到一种成名。种了4亩地,亩产最高达到11000多斤。消息传开了,全国各地的育种家、种子经销商以及当地400多个瓜农蜂拥而至老张的西瓜园观摩。从此,老张因为种西瓜又火了一把。
得益于新品种带来的巨大影响,老张止不住又回忆起一件往事。老张说最早京欣3号(佳丽)也是他种得最多,那会村里还有几十个瓜农在种这个品种。西瓜种出来之后,别人卖西瓜只在小摊上摆上两三个,等着瓜贩子来大量收购,而老张对自己种出来的西瓜非常自信,口感酥软、甜度高,敢切开来散卖,当时每天零售的销量有1万多斤,相当于1000多个西瓜。
但是危机也遇上过几次,虽然老张现在回忆起过去总说自己挺顺的。2005年,大兴的中型西瓜出现市场危机。这年瓜农的地里出现许多裂瓜,老张说每天早晨都能从瓜地里拾出几十个裂瓜,损失非常大,一亩地至少减产2000多斤,折合每亩少收入2000多块钱。那会一些媒体也不站在瓜农这边,反倒误导消费者,说那是激素西瓜,人吃了不健康。越是这样宣传,西瓜越是不好卖,地头价跌得厉害,瓜农非常恐慌。加上河北、山东的西瓜也在冲击北京市场,销售压力可想而知。
实际上老张分析,裂瓜是由于连作障碍导致西瓜出现生理性病害,也有气候的原因,但并不是打激素造成的,瓜农也没有给西瓜打激素。为了克服这些困难,他认为很有必要转变传统的西瓜栽培模式、改良品种。于是他开始增加小型西瓜的种植面积,种植京秀、新秀和红小帅,转变栽培模式,将西瓜地爬式栽培变为立体栽培,之后那些年,这些小型西瓜的地头价稳稳的,基本都在2块以上。
不过在2015年,危机又出现了。持续火爆了许多年的礼品西瓜受“廉政风”的影响销量大减。为了应对危机,老张做出四个调整:①改种品质佳、适应性强的新品种,如L600、超越梦想、京颖。现在这些小型西瓜占老张的种植比例达到95%,全部采用立体栽培。②积极联系全国的中高端西瓜经销商,拓宽销路。③错峰种植。老张在庞各庄有13亩地,上市期在6月到7月初,在延庆新增303亩的西瓜种植基地,上市期在7月中旬到10月1日,他用错峰种植延长西瓜采收期,尽可能避免同一地区的西瓜扎堆上市,从而降低市场风险。④主动出击,寻找外地合作基地。
例如去年,老张就借着为云南当地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服务的机会,考察了云南市场。老张发现,云南当地光热充足、种植面积大,生产出来的西瓜方便供应昆明、广东等南方市场,市场价格高,尽管土壤水质条件有待改善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、劳动力需要培训。老张仍然看好南方市场的前景,希望今年能在云南找到合适的种植基地,以联营的方式进行合作。
肥料、成熟度尤其影响西瓜品质
老张的西瓜能够卖得好,获得好口碑,根本原因就是西瓜品质把控得好。影响西瓜品质的因素很多,包括品种、栽培模式、气候和土壤等等,这次老张着重提到了肥料和成熟度。
西瓜采收的早晚直接关系到果实的成熟度和品质。如果是中午摘瓜、装车,西瓜被集中装在车厢里,热气散不出去,容易造成西瓜后熟速度加快,品质大幅下降,果皮出汗后,第二天再卖就不是新鲜的状态了,果柄容易枯黄。所以老张建议最好在早晨9点前摘完瓜装好车,不着急装车的西瓜,可以先放在阴凉处晾晾,等太阳小点再装车。也要根据运输距离估算好西瓜的采收程度,成熟度不够,西瓜糖度低,例如从上海到北京大约1200公里,货车运输大概需要25个小时,那么摘九成熟的西瓜刚刚好。
说到肥料的使用上,鸡粪、牛粪、猪粪、羊粪的优缺点各不相同。早春温度不高,如果用鸡粪做肥料,不仅不容易充分腐熟,施入棚里不透气,还容易产生有害气体,使得棚里干活的人不舒服;牛粪含盐量高,因为牛吃盐水多、草多,容易造成土壤的盐度、湿度较高,那么容易导致西瓜秧前期长势旺、甚至疯长,后期出现早衰;猪粪虽然含磷多,但是属于寒性的粪肥,不适合早春使用。老张说这些粪肥他都用过,综合比较后发现用羊粪最好,西瓜不仅长得稳健,对小地老虎也有趋避作用。他一亩西瓜地施1吨从内蒙古拉过来的羊粪,再配合黄腐酸充分发酵的饼肥一起施入土壤中。
给西瓜新手的建议
老张结合这些年自己种西瓜吃过的亏,也为西瓜新手提出几点建议。
一是刚开始种西瓜切忌贪,期望值也别太高。有的种瓜新手希望西瓜长得又大又好,刚开始种就给西瓜猛施肥料,但往往造成瓜苗前期生长过快,坐不住瓜,即使坐住瓜了,后期也因为病害重,商品率大幅降低。
二是第一年种西瓜面积一定要稳,不要冒进。老张说自己有过刚开始几年种十几亩西瓜,后来一下猛增到170亩的经历,可是两年就撑不住了,一到上市期,西瓜每天的产量都大得惊人,销售压力非常之大,很吃不消。所以一定要摆正心态,种西瓜是为了养家糊口,别总想着发财。
三是要根据当地的气候、地理条件,选择适宜的西瓜品种,不要盲目追逐不适宜的新品种。
四是计划种植。老张打了个比方,假如明年他计划种植50亩的L600西瓜,那么他一定提前与育种家、种子经销商、主产区的瓜农充分沟通,对L600的放种量、种植面积、产量、甚至竞争品种的市场情况摸个底,再根据当地产区的气候、设施条件,大致推算出这些西瓜的上市期和产量,以此计划自家西瓜的种植面积、定植时间等等。是不是感觉有点复杂?老张说其实计算量并不大,例如大兴西瓜预计在春季上市,就要提前摸清同期上市的山东、河北产区的西瓜种植情况,如果秋季上市,只要摸清内蒙古、辽宁产区的种植情况。
五是提前预防病害,别等病了再治,不然西瓜品质会大打折扣。例如种子消毒,老张现在不再用温汤浸种了,他说50度的水温杀不干净病菌,还容易激活一些病菌。现在他用中国农大一位老师提供的种子包衣剂,再配合杀灭细菌的产品消毒种子,效果更显著。
老张说2001年,北京大兴西瓜种植面积有7万多亩,到2014年只有5万亩,现在更少了,一个地区发展一个产业,首先得有一定种植面积。现在国内很多西瓜产区的定价权不在瓜农手里,但是庞各庄的话语权还在瓜农手里,一群有情怀的人还在坚持种着西瓜。老张希望今后庞各庄西瓜能够真正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,庞各庄西瓜也能真正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。